我們的未來,如何透過藝術參與及創作,促進一個更為共融的社會呢?
博物館如何成為失智症長者的記憶劇場?
美術館藝術活動如何運用館藏,引發與身心障礙觀眾與文物間的互動,甚至啟發他們新的創作呢?
英國藝術委員會 (Arts Council England)自2011年已積極與英國藝文界合作,共同透過藝術途徑促進多元共融的社會環境,在2016年編列了850萬英鎊,透過提升計劃(Elevate)、無障礙超越計劃(Unlimited)等,補助障礙藝術的創作發展,以及提升無障礙藝文參與的友善環境。 在高齡文化近用(Access)方面,其Celebrating Age計劃也投入了150萬英鎊來支持藝文中心與機構,為高齡長者提供更友善的空間,並將高品質的藝文活動帶進高齡社區以鼓勵他們的文化參與。面對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Super-aged Society) 的未來以及台灣2017年身心障礙者人數已達117萬人的社會現況,如何透過藝術推廣與創作為高齡長者與跨障別身心障礙者創造更平等友善的藝文經驗,確時落實文化平權與社會兼融,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社會發展課題。
面對未來社會人口的結構變化,共融藝術推廣、實務與政策研擬的重要性已引起跨領域的藝文機構與實務者高度的關注,也產生了共融藝術相關人才培力計劃,與國際個案成果分享的需求。於此,英國文化協會台灣辦公室也在2017年初完成了「台灣身心障礙者與長者藝術參與現況研究」並開啟了一系列的台英共融藝術交流項目。
關於「身心障礙及高齡人口文化近用 - 台英交流論壇與工作坊」議程
緊接著10月中英國身障舞蹈家Claire Cunningham於舞蹈秋天藝術節在台北的首演,英國文化協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美館)將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台中國美館與台北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辦理「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英國與臺灣的博物館實踐」。此次計劃包括交流論壇、工作坊培訓以及國美館高齡長者美術館臨場表演 (Live Performance)。我們希望透過介紹學習障礙者、失智症者與高齡長者的美術館涉入案例,以及倫敦泰德美術館交流計劃 (Tate Exchange) 的分享,增進台灣藝術實務工作者對英國共融藝術發展的認識,提升博物館發展高齡觀眾動能,增強博物館服務特殊族群專業知能。同時並透過此次交流,向英國講師介紹近年來台灣博物館學界與實務界在身心障礙與高齡者藝術參及提升方面的成果,以探索台英雙方未來合作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