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英語學習訣竅

不少台灣的年輕爸爸媽媽們,應該都擁有這樣的記憶:小時候除了課本、參考書和國語日報,很少再有其他課外讀物,學校時光的重點也只有小考、週考、月考和補習。幾十年後,隨著科技的普及,學習資源日益多元化,知識也更容易取得,但也因此有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孩子未來要面臨的競爭,並不是只有台灣,而是全世界!在實力重於學歷的時代,如何整合知識整合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現下的年輕學子最該培養的關鍵能力。

台灣現下的學習環境,比起我們小時候,課本內容變得更生活化,老師也努力透過更活潑的教學方法,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但當未來升學的門檻只是改了形式,卻仍以分數為最終標準,教育還是脫離不了填鴨式教育的框架。近幾年有不少國外教育革新的案例,開始將教學重點從學科內容導向能力發展;芬蘭在明年上路的新課綱中,將以培養小學生至高中生的「七大跨界核心能力」為目標,以實做的「跨領域整合式」教學,取代傳統的學科論述,讓學生知道,無論是語文、數學、史地、音樂美術,不但彼此之間都有連結,更與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如此一來,學習便不再是把知識硬塞進腦中的「義務」,而是能發掘生活中更多驚奇的「任務」。

針對現下「走出課本、走入生活」成為教育顯學,如何幫助台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寓學於樂」?BC英協兒童英語資深教師Rachael Sargent表示:在輕鬆自主的環境中,讓孩子覺得學習和他「有關係」,引起他的興趣與好奇心,他便會主動想了解更多,激發孩子最大的學習潛能!

 

發揮創意,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情境式互動教學能幫助孩子學習記憶力。像是國小五年級的英語課本的「逛街購物」單元中,教到數字和詢問價格的句型,如果要求孩子在覺得這些內容和他無關的情況下硬背下來,很有可能考完試就忘記了。在英協的英語課堂中,同樣的內容,老師則會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呈現:「今天我們來演英語短劇!主題是 “Shopping with Mom in a supermarket”(和媽媽到超市採買),全班分成兩組,有人編劇,有人當導演,有人當演員;負責編劇的同學要把今天教的單字句型寫成台詞喔!」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會不斷聽到、講到、讀到、寫到這些單字句型,透過這樣有趣而生活化的課堂活動,體會到原來學英文也可以這麼輕鬆又好玩! 

運用科技,建立與世界的連結

作為國際語言,英語就是通往世界的橋樑,要如何建立並強化孩子與世界連結的關鍵能力呢?BC英協教學團隊每學期都會舉辦親師活動,邀請現有學員家長進班觀摩,並與任課老師面對面,即時瞭解孩子的學習進度。而面對學童家長類似的詢問時,老師們是這樣建議的: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孩子對某一個領域有特別的喜好,例如音樂、藝術或運動,便可以引導他利用書籍、影片和網路等不同媒體,發現相同事物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意義和特色。舉例來說,孩子若喜歡剪紙做勞作,便可以讓他找出世界各地也盛行紙藝的國家文化,並整理出其中相同和相異處,如此一來,不僅是學英語,也能練習比較歸納的技能。在利用孩子有興趣的事物啟發學習動機的同時,更培養孩子運用科技與數位媒體的能力,讓他的探索能力得以延伸至全世界!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讓英語學以致用

以”Better at School, Better at Life”為教學主軸的BC英協兒童青少年英語課程,課程設計也是以「生活即教育」為出發點。想讓孩子認識環境,與其翻開英文課本死背硬記,不如帶孩子實際到外面走一圈!每走到一個定點,如電影院、麵包店等,就告訴他這個地方的英文名稱以及特色; 再來就指定一個地方,請孩子說出如何到達,例如: “How do I get from our house to the hospital?”設計一個與孩子相關性高的情境,讓孩子學習在真實生活中解決問題,培養出在教室內外皆能主動而負責的生活態度! 

學習的本質是引導,讓孩子在快樂中得到學習的動力。「聽」與「看」的學習是有限的,唯有「做」才能增進孩子與知識的「關係」,讓所學真正內化。背單字文法是一時,用英語認識世界是一輩子!

Every child matters,適才適性均衡發展

英國早在2003年便提出「每位兒童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 計畫,目的為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全發展、保持安全的環境、樂活學習並能有成就、積極貢獻社會、與達成經濟福祉。擁有80 年教育經驗,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地區設立語言教學中心的British Council,更以此理念為基準,在教學環境和課程設計上尤其重視學童的照顧與教學品質,讓每一位在這裡學英語的孩子,都能獲得人生最好的起跑點。

BC英協兒青課程,以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為目的,透過精心設計,充滿挑戰且富含趣味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與老師同學的互動中學習表達個人意見、交換真實訊息,習慣將英語融入日常生活!

 

(本文刊登於媽媽經,原文連結:http://goo.gl/KhTk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