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文,可能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的夢靨。還記得這個熟悉的場景嗎?在早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一群手拿著單字卡,昏昏欲睡的學生們,為了考試、為了分數,強迫自己背下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單字、片語,囫圇吞棗的記住跟中文完全不同的文法。這種學習方式,不只讓人感到疲憊厭煩,死記硬背下來的一切,更是在考完試之後塵歸塵,土歸土,分數歸我,英文歸老師。

因此,對很多人來說,一旦告別了學生時代,英文就直接跟畢業紀念冊一起塵封在儲藏室裡,即使當年每場考試都考出亮眼成績,但是真的遇到了需要說英語的場合,往往是結結巴巴,一句話說得丟三落四。

學英語,不該背負原罪

這是一個全球在地化的時代,而英文是最通用的國際語言,能夠掌握英語力,就掌握了這個世代吸收知識的關鍵能力。語言學家格蘭多(David Graddol)2010年就預測,十年內,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約三十億人能用英語溝通,英語將成為真正的「世界語」 。

不管是平時關注國際新聞、追蹤全球趨勢,或者職場上和來自全世界的工作夥伴溝通合作,甚至是在連續假期時出國放鬆、為了和世界各地的電影、時尚等娛樂情報無縫接軌,英語都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好用的溝通工具。學習英文這件事情不應該和痛苦的考試記憶綁在一起,更進一步地說,學英文不能只拘泥於課本中,它應該要用更自然的方式和生活結合,有很實際的使用動機、目的,並且要是充滿樂趣的。

開口說,才是學習關鍵

台灣人是一個很會考試的民族,根據蘋果日報調查,我們的托福(TOEFL)成績是全亞洲第12名 ,雅思(IELTS)成績也贏過韓國、越南、日本和中國,但為什麼在路上遇到外國人問路時,還是常常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句英文呢?因為台灣人在學語言時,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開口說。在學生時代,我們的考試項目大多止於「讀」與「寫」,老師往往也只要求學生把這兩點做好,「聽」和「說」的練習則少之又少。

長年累月下來,台灣人對文法的敏銳度和反應不夠迅速,發音的方式也從來沒有被訓練過,對語感的掌握度又偏低,因此當實際遇到口說的場合,每個人都是未戰先投降,怕發音不好、怕文法錯誤,耳朵不習慣接收英文,一時間根本無法反應,結果就是「下筆有如神,開口破英文」。

運用五感,打造英語力

要解除「開口破英文」的魔咒,除了自己要建立起開口說英語的勇氣之外,一個能讓人用英語溝通的機會的環境,也很重要。已經脫離了學生時代的大人們,就該用大人的方式學習英文。大人們必須停止尋找速成、捷徑的英文學習法,擺脫過去考試經驗所殘留下來的壞習慣,而是要針對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妥善運用全身「腦、口、眼、耳、心」五感,每天練習培養感受能力,轉換思維腦袋,丟掉課本與背誦,才能夠自然而然地讓英語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文章同步刊登於: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延伸瀏覽